恩替卡韦抑制乙肝病毒快速有效


  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统计,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世界的1/3。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措施,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该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本文对近2年来应用恩替卡韦(ETV)及干扰素(IFN)治疗的19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9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l8例)予恩替卡韦0.5mg,1次/d13服,对照组(75例)予以干扰素α-2b500MU,1次/d肌注,1月后隔日1次。

  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和8周时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12周,HBVDNA阴转率为57.6%,显著优于对照组,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早期应答率;治疗24周和48周时,HBVDNA阴转率为81.3%和9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48周时HBeAg阴转率为28.8%,肝功能复常率为98.3%,且无耐药病例出现,提示有较良好的持续应答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恩替卡韦能快速、强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颇为复杂,一般认为HBV致组织破坏是机体针对HBV编码抗原的免疫应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导致组织细胞的病理损害。由于目前尚无根除乙肝病毒的有效办法,故患病过程中患者的免疫病理损害过程将持续存在,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可进展为肝硬化乃至恶变为肝细胞癌。

  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在2O世纪90年代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抗HBV药物,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而后与HBVDNA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所有活性,包括多聚酶的启动、前基因组逆转录负链的形成、HBVDNA正链的合成。通过以上机制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作用全面而强大。ETV适用于病毒复制活跃、AL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显示有活动性病变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疗。体外及前期的临床试验已证明,ETV对HBV具有强大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ETV对HBV复制的早期抑制能力明显优于干扰素,肝功能复常率也优于对照组。特别是治疗初期4周和8周时,治疗组病毒数量的下降和HBVDNA的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ETV的抗病毒活性强大。当前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活性十分关键,能早期快速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则可以有效减少肝脏损伤,耐药性变异株出现的机会也越少;本组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则分别为92.3%和6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和治疗48周时两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9.3%、24.O%和28.8%、34.7%,治疗24和48周时治疗组血清抗HBe转换率分别为5.1%(6例)和23.7%(28例),对照组则为9.3%(7例)和28.0%(21例),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血清学应答方面ETv和干扰素效果接近。在ALT复常率方面,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关研究证实,出现ETV的耐药需要rtM204V/1±rtL180M突变的基础上,还需加上rtT184、rtS202、rtM250这三个位点之一的突变,因此有较高的耐药基因屏障,本组病人治疗结束时未出现耐药病例也证明了这点。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

  本研究显示ETV([url=http://www.fuguantang.com/goods/1978.html]http://www.fuguantang.com/goods/1978.html[/url])和干扰素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上各有优势,而ETv在对HBV复制的早期抑制能力、用药方便性及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干扰素。因此,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时,ETV是核苷类初治患者治疗慢性HBV感染的首选药物,值得在临床长期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