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习走路应该注意什么?记住,父母在学习走路时不应该过早贪婪。

“两举四转六坐七滚八爬一周走”是一句俗语,一岁以下的孩子有大动作的发展规律:两举(头)、四转(身)、六坐、七滚、八爬、九撑、一周走。但是很多妈妈都急着让宝宝学会走路,七八个月就早早买了学步车,让宝宝学会走路。还有就是经常用两只手支撑宝宝两侧的腋窝,帮助它反复做“跳跃运动”,但是你知道宝宝不能急着学走路吗?


孩子从一岁到一岁半学会走路很正常。如果你违反了这个规则,让孩子过早学会站立和行走,很有可能宝宝的腿会变成“X”或“O”型腿。这是因为1岁以下的宝宝骨骼还比较薄弱,肌肉组织(尤其是下肢和足部的肌肉)比较娇嫩,肌肉力量比较弱。此外,刚学会走路时姿势会不正确,使全身的重量压在下肢上。在这种垂直重力的持续作用下,很容易造成双腿弯曲畸形,甚至形成“X”形或“O”形腿,不仅会影响宝宝日后的体能,还会有损宝宝的正常。

因此,家长在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他们不应该仅仅因为看到其他同龄的婴儿会走路,就急于强迫他们的婴儿学会走路。相反,他们应该遵循婴儿的发展规律,在学会走路之前为他或她做一些准备工作,这样他或她就可以很容易地学会走路。

(1)加入鱼肝油和钙片2-3个月。

宝宝的营养要全面均衡。宝宝长到2-3个月的时候,带宝宝到户外晒太阳,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适量的钙和鱼肝油,让宝宝的骨骼长得更健康。

(2)循序渐进,尤其是学会攀爬。

6个月前让孩子学会抬头翻身,8个月左右让他学会爬行。爬行可以使宝宝的整个系统达到协调的效果,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改善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循环,使身体的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腹部肌肉和脊柱的负担。而且宝宝爬行的时候会抬起脖子,可以对大脑做出反应,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10个月后,让宝宝学会从蹲着到站着握东西,慢慢掌握站立的平衡。

(3)耐心等待,学会放手。

宝宝在学习走路的时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探索如何把握重心,才能走得更稳。所以,家长需要多点耐心等待,多给宝宝尝试的机会。不要让宝宝因为摔倒而练习,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出惊慌和恐惧,以免增加宝宝对学步的恐惧。常群说,很多宝宝长时间不能走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到了学步的时候,宝宝还是经常被父母抱着,这看似是一种安全的照顾,却剥夺了宝宝走路的权利。其实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宝宝体验一下,在宝宝摔倒的时候给予鼓励,让他更有安全感。

(4)从站位开始,慢慢发展下肢动作。

当宝宝能拿着东西站起来的时候,就是教宝宝走路的时候了。这时,家长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将他的手臂拉到肩膀的高度,但不要举得太高,以免拉伤宝宝。然后鼓励宝宝慢慢前进,让他充分体会到脚踏实地的感觉。

【/h/】当宝宝逐渐能够平衡和控制身体,并且可以用一点外力向前移动时,爸爸妈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玩具逗逗他,让他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向前移动。经过几次训练,宝宝可以大胆独立行走。

提示

两岁后,纠正宝宝的“八足”。

学走路时,宝宝下肢发育不完全,脚的力量不够。行走和站立时,脚自然分开,以增加稳定性和防止摔倒,从而形成脚自然分开的行走姿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平衡慢慢变得协调,宝宝被八字隔开的步态也会慢慢改变,家长不用太担心。但是,常指出,如果宝宝两岁多了走路姿势还是一样,或者一岁半多了还不能走路,就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尽快纠正不正确的步态。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