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标签参差不齐 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近日,卫生部宣布,明年1月1日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正式实施,要求食品营养标签明确标注各类营养素含量。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场上各类食品营养标签参差不齐,好似“雾里看花”,不少消费者表示“看不懂”。

部分营养标签“提前上岗”

据了解,《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虽然通则尚未正式执行,但市场上一些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已经“提前上岗”,但不同产品的营养标签标注大不一样,花样繁多。

记者在省城某大型超市看到,在某品牌海苔食品的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一栏除了列出了能量(240kj)、蛋白质(2.6g)、脂肪(0.8g)、碳水化合物(2.8g)及钠(324mg)外,还标注了膳食纤维(0.8g)、钙(16mg)、铁(0.8g)、磷(30mg)的含量。而且,该营养成分表是以每份(12克)为单位的。

而在另一品牌的苏打饼干包装上,标注的营养成分中同样列出了能量(1842kj/千焦)、蛋白质(10g/克)、总脂肪(12g/克)、碳水化合物(72g/克)、钠(709mg/毫克)这5个元素的含量。不过,记者发现,该产品直接将营养成分按每克进行标注。在该表格的脂肪一栏,分为饱和脂肪(8g/克)和反式脂肪(0.35g/克)。碳水化合物也分为糖(3g/克)和膳食纤维(13g/克)。另外,还列出了胆固醇的含量13mg/毫克,钾的含量109mg/毫克及钙铁的含量。记者还发现,标签中还列出了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含量为0。

此外,记者发现,不少饼干、薯片等预包装食品未标明“4+1”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只标示出了配料表。另外,在部分酱油、醋、食用油产品上,记者也没找到标注营养成分表。

有关专家表示,按新《通则》规定,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是“规定动作”,其他项目都是“自选动作”。近两年,我国在营养标签的标示率上虽有大幅上升,但由于缺乏监管,多数只能靠企业自愿,很多没有专业检测人员或财力有限的中小食品企业目前仍选择不标注。

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对于《营养标签通则》的出台,营养学家认为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让消费者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并且能够真的量化贯彻到行动中,认识到自己饮食和食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督促企业开发健康的产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竞争环境。”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对于营养标签表示“即使看了也看不懂”。

正在超市购物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采购食品,主要看牌子、价格和口味,没有注意过营养成分。“这次听说了以后特意看了一下,但发现看不看都一样,因为根本看不懂。以”热量“这一项来说,有的产品计量单位是千焦,有的却是千卡,根本搞不清楚。”更有消费者建议,既然要注明成分,就应该更通俗易懂,让大多数老百姓都能看懂,或者在含量旁边标示人体一天应该吸收的标准值,进行对照。

对此,营养学家表示:“很多消费者反映看不懂食品营养标签,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了解这些含量标识数字的含义。其实,食品营养标签上还同时标示了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只要消费者注意观察营养素参考值,看懂营养标签就会变得很简单。”

学会看营养标签很有必要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标准,营养标签是指使消费者了解产品营养特性的标签内容,有助于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营养相关疾病的目的。营养学家表示,食物营养标签中提供了食物营养和健康信息,如果能够看懂食物营养标签,消费者就可以通过阅读标签来合理地选择更适合自己与家人的食物,从而更好地保证健康。

国家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既有营养不足,也有营养过剩的问题,特别是脂肪、钠(食盐)、胆固醇的摄入较高,是引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专家提醒,肥胖人群在购买食品时,更要学会读懂营养标签,选择合适的食品,限制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通过标签可以直观地计算出每日摄入量,从而实现控制体重的目的。

文章由福冠堂新特药在线(www.fuguantang.com)整理发布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