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烯磷脂酰胆碱+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药物性肝炎效果较好


  药物性肝炎又称药物性肝损伤(DILI),据统计,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15%,发生几率较高,目前医疗环境不佳,一旦发生,应尽快缓解症状,减少纠纷发生,为此,肝炎,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32例,年龄16~45岁,临床诊断符合2003年日本肝病学会方案的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44岁,平均年龄(32±9)岁;对照组16例,男8例,女8例;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3±9)岁。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正常上限的10~30倍,总胆红素>51p~mmol/L但<121tx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以上患者化验均排除甲、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腹部彩超、肝CT除外肝硬化、肝占位,而且与发病前用药相关,其中抗生素(阿奇霉素)4例,解热镇痛药8例(布洛芬3例、扑热息痛4例、双氯灭痛1例),抗结核药4例,降脂药2例(辛伐他丁),抗凝药2例,口服治疗皮肤病中药4例,口服治疗风湿病中药4例,口服治疗咳喘中成药4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成都天台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465mg,1次/d,同时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制药公司)10ml,3次/d;对照组仅静脉点滴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1次/d;其他护肝对症处理2组相同。

  治疗结果:

  2组治疗前后ALT、总胆红素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ALT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T在14、21、28d,治疗组在28d时的总胆红素与对照组同一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后病情缓解、住院时间比较:治疗组7、14d显效率,21、28d出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性肝炎又称药物性肝损伤(DIL1),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在我国,药物性肝炎占急性肝炎的10%,而且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对社会、对广大群众有很大危害,而且可能引起很多纠纷,值得大家重视。药物性肝炎应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用保肝药物尽快缓解病情,包括一般的休息、饮食治疗,还包括对症的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一种肝细胞保护剂,稳定肝细胞膜,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膜修复再生,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

  中医认为肝脏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湿毒内蕴,茵栀黄口服液由古方(茵陈蒿汤)而来,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降ALT的作用,而且1:1服安全、方便(以前的茵栀黄输液针剂的输液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可以有效缓解药物性肝炎的各种症状,迅速改善肝功能的各项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费用。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迅速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尽快改善肝脏功能,做到中西药联合使用,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茵栀黄口服液:[url]http://www.fuguantang.com/goods/1896.html[/url]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