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模式”推进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发展

记者王。

本报报道长兴县人民医院派驻7名医生、3名护士,一名医生24小时驻点值班。设有内科、外科、急诊医学科,设置了x光室、b超室、检查室、心电图、治疗室、急诊室、观察室、心理咨询室、药房等各种功能区,在县人民医院开设了24小时绿色通道,优先诊疗。被拘留者的医疗和健康权益得到专业保障...近日,在长兴县举办的全国公安监管部门艾滋病防治培训班暨医疗卫生专业建设现场会上,监管安全和医疗卫生专业化的“长兴模式”吸引了代表们的关注。

“长兴模式”医疗卫生监管不仅是我市、省公安对医疗卫生监管的重要尝试,也是深化公安部关于监狱医疗卫生工作全面均衡发展、保障监狱安全、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彰显监狱人权司法保障的实践。早在2007年初,省公安厅督察处就提出“监狱安全,医务处半”。对此,长兴县公安局率先行动,通过一系列探索逐步完善,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推进监狱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生动经验。

2010年以前,长兴看守所只有一名民警医生,医疗资源匮乏,设备简陋,诊疗能力差。如果病情严重,看守所除了安全外,还要与医院沟通治疗。2010年至2013年,长兴看守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原有警用医生的基础上,招聘社会医生。但医生就业后,没有得到专业培训或继续教育,专业能力无法提高。今年年初,长兴县公安局制定了《在押人员医疗保障专业化建设方案》。经局党委专题研究,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多次召集财政、卫生、人民医院等部门研究落实具体工作,以文件制度形式将监狱医疗工作纳入县卫生部门统一保障实施。随后,卫生部门、医院、公安局通力合作,建立了长兴县人民医院看守所门诊医疗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医务人员派驻、设施建设、经费保障、运行模式等具体工作规范,逐步形成了公安监管负责安全监管、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的专业化运行机制。

“今年5月才建成的看守所长兴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为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设立治安专监病房,为在押人员提供专业医疗保障。发现艾滋病患者1人,肺结核患者4人,救治抢救急重症患者10人,其中危重患者3人,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避免了因救治不及时造成的狱内伤亡。”长兴县看守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兴模式”明确了医院(住院门诊)负责在押人员体检和患者诊疗,监狱负责诊疗期间在押患者安全的职责分工,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监狱医疗管理规定,落实了住院门诊24小时值班医生、日常出诊、急危重症救治、传染病防控、监区消毒、病历、食品卫生监督等一系列监狱医疗卫生工作内容要求。

近年来,浙江各级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规模监狱的医疗卫生工作模式,将监狱医疗卫生工作作为维护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逐步形成协作、派驻、协作、医院四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基本实现医疗保障达标、医疗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且重大疾病得到及时救治,基本覆盖全省所有监管场所,大力推进监狱医疗卫生工作专业化建设。 目前,全省11个城市均在市看守所建设了艾滋病患者集中羁押专用监区。全省被监管人员年死亡率控制在个位数,因病死亡率在0.6%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有100多万人次的院内就医、1万多人次的院外就医和1000多人次的住院治疗,约有5000名被监管人员组织体检。根据法律,500多名因病不适合拘留的人被要求改变强制措施。截至2012年底,全省所有监狱均与当地社会医院签订了医院合作协议,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建设了监管专用病房,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共同制定重大疫情防控和危重患者救治预案,并定期举行演练。

【责任编辑:yfs001】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