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手术开空,你经历过吗?

对于妇科医生,宫外孕那是我们天天挂嘴边的一个词。毕竟宫外孕为早期妊娠女性的头号杀手,不容忽视。随着人们对该病的日益重视,宫外孕被误诊的案例越来越少。而在另一极端,其他疾病被当做宫外孕、甚至被手术的案例却屡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那些被开空“宫外孕”。

案例

先从笔者最近经历的一个病例说起。

患者32岁,因停经43天,少量阴道流血5天入院。停经35天时患者自测早早孕试纸阳性。患者无妊娠意愿,要求药物流产,门诊予米非司酮口服终止妊娠。入院前5天患者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感下腹不适,门诊查血HCG1956IU/L,继续口服米非司酮。入院当天血HCG4207IU/L,经阴道B超宫内未见孕囊,节育环位置正常,左卵巢大小3×2cm,其旁见2×2cm混合回声,周边见血流信号。考虑“异位妊娠”收住入院。

入院后建议先行诊刮,患者拒绝,要求手术治疗宫外孕。遂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双侧输卵管完好,盆腹腔无妊娠迹象。左侧卵巢增大,为黄体囊肿。转行取环+诊刮,刮出物见绒毛。术后诊断:宫内早孕,左卵巢黄体囊肿。

幸好术前沟通到位,患者也无妊娠要求,避免了恼人的医患纠纷。

靠指南还是靠经验

在很多异位妊娠的临床指南里都可能提到这样一句话[1]:血HCG高于临界值(有说1500IU/L,有说2000IU/L),经阴道B超发现附件区混合性包块且宫腔未见到妊娠囊,基本可确定宫外孕。但在这个案例里,指南基本失灵了!

指南,只是指示南方而已。要找到具体目的地,还需要我们的经验!

这经验就丰富了,包括诊断、鉴别诊断的经验,治疗处理的经验,医患沟通的经验等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可能与宫外孕混淆的疾病。

这个疾病的清单有点长,包括胃肠外科的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泌尿外科的输尿管结石、泌尿系感染;妊娠相关的早孕流产;非妊娠期的盆腔炎性疾病、黄体破裂、巧囊破裂以及附件扭转等。

清单里比较容易混淆的是宫内早孕合并卵巢黄体囊肿。B超很难鉴别黄体囊肿和妊娠囊,黄体囊肿可表现为混合回声,周边血流信号,像极了输卵管妊娠囊。那些被开空的“宫外孕”里排行第一、最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多半是宫内早孕合并卵巢黄体囊肿。

更容易混淆的是宫内早孕合并腹腔内出血。如果早孕同时黄体囊肿破裂,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那被误诊为宫外孕的几率更大。不过早孕期间发生黄体破裂的情况很少见。此外,腹腔内出血常常有手术探查指征,误判而已,不存在“开空”。

治疗处理

避免手术开空最重要的是严守手术指征。模拟两可时,适当的等待可以更接近真相。

具体说来,若患者病情稳定,可先观察,隔天复查血HCG,B超观察宫腔及宫外情况,不必立即处理;若患者有妊娠意愿,随访观察;若患者放弃本次妊娠,可先行诊刮;若怀疑腹腔内出血,但生命体征平稳,可先保守治疗。

若有腹腔内出血,生命体征不平稳,那必须急诊手术探查,无论是宫外孕破裂,还是宫内孕合并黄体破裂出血,甚至肝、脾破裂,都需急诊手术止血,不存在“开空”的风险。

诊刮和后穹隆穿刺

在激进的手术和保守的观察之间,别忘了我们还可以选择的武器:诊刮和后穹隆穿刺。

这两者使用的时机大有学问。

如果患者无妊娠意愿,签字同意放弃本次妊娠,那可以考虑诊刮。否则,禁止诊刮。诊刮见绒毛可确诊宫内妊娠。见不到绒毛,就不是宫内孕吗?不一定。研究表明,宫内妊娠诊刮样本中有10%左右见不到绒毛[2]。

后穹隆穿刺也不能任意使用。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可以确定腹腔内出血;未抽出不凝血,不能除外腹腔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的诊断通过患者腹痛症状以及B超显示盆腔积液大多可以明确,而不完全依靠后穹隆穿刺。也就是说,随着B超等影像技术和微创手术的进步,后穹隆穿刺的适应症已经越来越少[3]。笔者认为,后穹隆穿刺主要作用在于增加手术探查的证据,强化手术指征。如果已经决定保守治疗或暂时观察,则无必要进行后穹隆穿刺。一方面,穿刺增加患者的疼痛和感染风险;另一方面,穿刺抽出不凝血,如果继续保守治疗,可能增加医患沟通的难度,给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药品